天才一秒记住【无限小说网】地址:wuxianxiaoshuo.com

♂♂♂看♂书↙手机用户输入:♂m♂.♂♂♂♂.♂co3

扬州府衙内,传旨太监杨戬将圣旨交到蔡京手上,笑吟吟地说道:“恭喜公相,此番被陛下诏回汴梁,荣升翰林学士承旨,从一地知府升到正三品的高官,在咱们大宋也不多见呢。可见官家求才心切,定是要重用公相喽,杂家在此先贺大人的喜啦。”

蔡京拿着圣旨的手微微颤抖,翰林学士承旨这个官可不一般,这个官职是唐朝时设立的,那时候翰林学士承旨作为翰林学士的首领,不是单纯起草诏令,而是在禁中职掌机密,是唐朝实际上的宰相,被称为“内相”。

宋朝的翰林学士承旨已不再像唐朝那样具有宰相的职权,但仍为翰林学士院主官,别称“翰长”,掌制、诰、诏、令撰述主事。不常设。宋神宗元丰改制,定翰林学士承旨为正三品官。

这是一个宰相的过渡站,所有人都明白皇帝要重用蔡京了,杨戬作为后来的“六贼”之一,当然也是个见风使舵的主,语气中就带着谄媚和恭敬。

蔡京却也不敢托大,笑道:“都是为官家效劳,有什么可喜可贺的,只是责任更大了而已。杨大官夸奖了,官家如此厚爱,蔡某是受宠若惊呀。大官一路跋山涉水,远来辛苦,快请落座歇息,来人啊,上茶。”

这时候的太监还是一种官职,并不特指阉人,阉人也不称公公,品秩高的称大官,次一点的称阁长,普通的阉人则称为中大人、中官。大官是对品秩较高的宦官的称呼,杨戬现在还当不得这个称号,但是听着也怪爽。蔡京得到了‘财大气粗’父子的财力,花足了金银买通了皇帝身边的宦官、近臣和妃子,杨戬也没有少拿,彼此间存了一丝亲近之意。

等到杨戬去净面换衣之后,蔡京才流露出惊喜的神色,府上的下人一起拜倒恭贺,蔡京笑呵呵地走到中间的书案之前,将圣旨恭恭敬敬地搁在上面,他见旁边有插着鲜花的瓶儿,恐有人不小心刮倒了瓶子,里面的水会把圣旨浸染了,忙将花瓶儿也挪开。

“恭喜老爷以放逐之臣,重回庙堂,掌翰林院,天下侧目。”

蔡京府上的老都管蔡和是他的心腹,最了解其中的厉害,跟着主人一块陷入了狂喜。宰相门前七品官,要是蔡京得势,他的身份和现在相比就是云泥之别。

“呵呵,快去召集府衙官吏,把扬州府的文牍书案、官印兵册一一整理清点交接了出来,等着移交新任知府。”

自古雪中送炭不常见,锦上添花常常有,汉人是个讲究人情的民族,凡事都要有些情面掺杂,蔡京重回朝堂,扬州的士绅名流贡生举子自然也要前来贺喜。

蔡京在任上的名望不低,首先他是正统的科班出身,曾经就在朝堂中枢为官,而且才情出众,书画双绝。

知府即将高升,还在扬州城郊邀约设宴,凡是收到请柬的哪有不参加的,没有收到请柬的削尖了脑袋都想往里钻。

“翰林学士承旨?”杨霖看着请柬,咂摸起其中的含义来,这可是翰林院的头儿。

大宋的翰林可是和科举挂钩最密切的,自凡是知道名号的都是翰林出身,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都是翰林中人。而宰相,几乎全是从翰林学士承旨中找,就如同后来大明想要入阁就得做过翰林院庶吉士一样。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大宋第一状元郎》转载请注明来源:无限小说网wuxianxiaoshuo.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北齐怪谈

北齐怪谈

历史系之狼
天保十年,英雄天子高洋弹奏起了髀骨琵琶,自弹自唱,伴奏曲响起,怪诞,荒唐,恐怖,绝望且痛苦。这一年,住在漳水边上的刘桃子兜住了些鱼,故事便开始了。
历史 连载 216万字
抗战之火线精英

抗战之火线精英

九耳猫
小宅男在家通宵玩cf,莫名其妙的来到了抗日战场。分享书籍抗战之火线精英作者:九耳猫
历史 连载 469万字
穿越之富甲天下

穿越之富甲天下

大篷车
好吧,这是一个关于发财和美女的故事。嗯,确切点说,是在古代捞银子和泡MM的故事........
历史 连载 172万字
太子妃养成手册

太子妃养成手册

柳绪琬
晋江vip2017-10-27完结总书评数155当前被收藏数1453傅采蘩家遇不幸,被淑妃娘娘接入宫中。本想好好养大,给一岁的小儿子做媳妇,哪料到长大后却被大儿子给截了胡。傅采蘩三哥哥,今天太子哥哥欺负我。当日,太子被揍。傅采蘩三哥哥,今天公主姐姐抢走了我的漂亮裙子。当日,公主被揍。傅采蘩三哥哥,今天先生布置的功课好难。赵恪嗯,那三哥哥帮你写。没有什么是三哥哥搞不定的,除了一个太子之位。直到有一天
历史 连载 32万字
风起1936

风起1936

陈氏刀客
我叫陈世襄,代号“鱼鹰”,记住,如果我叛变了,一定要干掉我!!!
历史 连载 64万字
崇祯重振大明

崇祯重振大明

凤凰北斗
一个现代人穿越成为大明崇祯皇帝,重振大明朝的努力。以《崇祯长编》《崇祯实录》《酌中志》等为准,前期按真实历史上的时间线写。
历史 连载 13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