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杨门》转载请注明来源:无限小说网wuxianxiaoshuo.com
次日。
杨七一大早就带着狗剩出了幽州城。
杨七并没有在幽州城里过多的留恋,因为他觉得没必要。
他如何想要留恋这一座城池,也得让这一座城池姓杨以后。
杨七走了以后,王明诚就按照杨七的吩咐,开始安排幽州,甚至整个辽国的生意撤离。
昨夜杨七给他讲的许多的大道理,他并只听懂了一点点。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执行杨七交给他的任务。
因为杨七交给他的任务,关系到燕云十六州,关系到辽地汉民真正的生死存亡。
在大是大非面前,王明诚绝不是那种贪图小利忘却大义的人。
南国的生意,在辽国做的很大,牵扯的行业也很多。
甚至有一些别国的商团,也跟随着南国的商船,到达了辽国。
整个南国的生意,在南国钱行影响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群体。
一个庞大的商业群体撤离辽国,对辽国会造成怎样的影响,辽国的人不清楚。
正在实施这个任务的王明诚也不清楚。
唯有始俑者的杨七,才是最清楚的那个人。
这一把‘大火’会把辽国烧成什么样子,杨七毫不在意。
杨七出了幽州城以后,一路奔到了宋辽边境。
宋辽两国的边境线很长,因此不可能整个边境线上都布置了防线。
辽国境内的布防的兵力并不多,而且他们也没必要把大批的人马安防在边境线上。
毕竟,有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亲自下的不可随意挑起边关战争的命令,这对辽国而言,就是一道隐形的保护伞。
而且,辽国多以骑兵为主,也完全没必要驻守在一地。
辽军完全可以以游牧的方式在整个边境上巡视。
大宋以步兵为主,加上辽人屡屡南下打草谷,所以在边防上做的很细致。
一里一哨,五里一岗,十里一堡。
整个边防线,都在大宋步卒的严防死守之下。
可惜,这些兵卒并不是大宋最精锐的禁军,而是大宋的厢军、蕃兵,更多的是乡兵。
那些世代生活在宋辽边境线上的村镇,都有乡兵的存在。
战斗力薄弱的乡兵,在辽人南下的时候,除了示警外,他们起不了任何大的用。
这也是为何辽人能屡屡轻易南下的原因。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