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战世界史》转载请注明来源:无限小说网wuxianxiaoshuo.com

数天之后,这座小酒楼里谈论的话题已经开始在汴京城里广泛传播。

越来越多的人,无论他是见识深远之辈,还是鱼目混珠之徒,都开始对这件事高谈阔论,提出自己的意见。

朝廷当中也有很多人听到风声,并专门买了相关的小册子,研读起来这些小册子,也是那群福建书生带进汴京城的不过他不是为事情百姓准备的,因为读起来有些拗口而不接地气,因此之前并没有拿出来,反而这个时候才显得恰当许多,因为它能系统完备的阐述水上运输的重大好处。

这一点对有识之士来说其实不难理解,无论是曾经的长安城还是如今的边境,所依赖的都是水上运输,这条生命补给线。

八水绕长安已经成为过去,五水绕汴梁,却仍然就在眼前。

所以朝野上下的士大夫们对于李宁的主张十分认同,而且海上运输带来的巨额利润让他们也看到了甜仇,因此他们摒弃了宋朝特有的顽固与保守,竟然大胆地支持起了李宁的建议。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时候传来了一则消息,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惊讶莫名之中,消息的来源也是一些不知名的茶楼酒馆,但和之前的那一批并不相同。但当消息传出之后没有人去追究这一点有也只是少数而已,因为这则消息的爆炸效果实在太过明显。

这则消息的内容是在之前的一次大战结束之后,枢密院由于不相信李宁的战报,结果暗中派遣了一批人前往小亚西亚调查。然而他们在伊苏斯的战场上看到了让人震惊的一幕。

这一幕是什么?目前还没有明确和细致的说明,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在见过这一幕之后,所有的书名院官员们都相信李宁的战报毫无夸大之处,他确实是在这一战当中斩杀7万余级。

7万个脑袋,7万个圆滚滚的东西就摆放在叙利亚附近的伊苏斯,虽然在千年之后,这块地皮已经属于土耳其,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一时空当中,李宁的光辉,将不会被时代所洇灭。就算被洇灭,也需要等待另一个千年的到来。

但那将会是当地施工的667年,或许那个时候,唐朝都不会出现,对宋朝时空,则不需要再考量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注定你要被改变得更加剧烈和惨烈。

只是宋朝人对这样惨烈的未来还没有明确的预期,虽然只有隐隐的担忧,但是除了皇帝和少数人之外,没有人会认为宋朝的明天不会变得更好,毕竟李宁从光幕司的活动当中为他们汲取了太多的利益。

正因为这样的想法让无数人同意李宁的做法也让无数人支持他,而枢密院对李宁的怀疑则招致了无数人的非议,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此枢密院随着这一消息的广泛传播而陷入了巨大的被动当中。

皇帝亲自召见了他的枢密大臣,表明了他坚定支持李宁的态度。

这一点枢密使李咨非常清楚,但他也有口难言,你以为自国茶成立以来,他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大圣,因此他必须派人去调查一番,这也是枢密院众人一致的决议。

可是正如他预料的那样,这样的理由虽然符合事实,但却在皇帝面前根本站不住脚,老陆的恼怒的年轻皇帝,将他的严重不满倾泻在这位老麦的大臣身上,甚至明里暗里威胁他应该将他逐出朝堂。

李咨也知道,自己或许在朝堂之中待的太久了,因此也有了自请出外的想法,所谓的自请出外,就是自己请求离开政治权利中心,前往外面的地方去担任普通官员,这一般是一些对于朝堂政治感到厌恶的官员所乐于去做的事情,属于宋朝特有的政治现象之一。

不过他心中关于李宁的某些想法还在不断蔓延着,甚至已经结束了生根发芽的状态,进入了壮年时期,因此他不愿意轻易离开这个宝贵的位置,因为这对他执行这一想法太过重要,所以他顶着皇帝的愤怒,一直延续着枢密院商量好的坚定说法。

“每一场战事结束之后,枢密院都得派人去点算清楚,这本来是常理,没有什么好意外的。我不知道那些朝野上下的士大夫们究竟跟陛下说了什么,但我很清楚,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而已,相信不久之后那些明白事理的人也会提出质疑。”

听到这样的解释,皇帝不满的撇了撇嘴,他拍着桌案呵斥道:“朕知道李宁在汴京城里安排了口舌,这已经让朕非常不满了。没想到朕的枢密大臣竟然也做出这样的事来。话说比起老谋深算和权谋之术,那个年轻的家伙比起你来还是差的太远啊,谁学谁的招数恐怕还尚未可知呢。”

这话说的已经很重了,李咨不得不弯腰请罪,然后灰溜溜的离开。

等到他离开之后,皇帝就拿出了皇城司最近呈报的一些报告。

“汴京城里已经有人开始非议李宁认为他们也能够做到李宁的工业,因为只需要熟悉外国的历史,便能够提前知道光幕里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进而事先做好部署,只要先手得逞,便可以无往不利。”

皇帝很知道,所谓外国历史之类的词汇都是从李宁那里传出来的,因此他也清楚有些人一直在研究李宁的行为方式,其实刚才离开的那个老家伙是在这方面比较早就动手的人之一,或许这和那位神秘的伯雅先生也有一定的渊源,因此他认为在那个老东西离开书秘院之后,应该秘密调查一下那位伯雅先生的真实来历。

至于其他人想要模仿李宁取得成功,那对皇帝来说没有什么不好的,越多的人取得成功,他的江山将会变得越稳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也是鲜明无比的,至于他对李宁可能构成的威胁,那不在他的考量范围之内。

皇帝就是这样一种生物,坐在这样的位置上天然就会拥有这样的思维模式,不会因为你是闲得还是愚蠢而有所改变,当然晋惠帝那样的程度除外。

但皇帝还是在写给李宁的信件当中,将这边的事情简单地与他聊了几句,并在之后的文字当中又肯定了李宁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认为呢,对于如今的大宋朝廷都是极其必要的。

他没有将这两件事情放在一起,但数天之后见到这封信的李宁却还是将这两者迅速的并到了一起去考虑。

原因当然是非常简单的,那些人,对于光幕或者是外部夷情的关心,大多是冲着名利场去的,因此这是一种学习的主观能动,而他的客观灌输,虽然是为了保证应对光幕的基本能力,但也必然成为这些人主观投机的重要材料。

而皇帝将这两件事同时写在一封信里,毫无疑问,是希望李宁将这主客观的两种情况撮合到一起去,其实李宁也有着类似的想法,只是他希望运行的更加平实一些,简简单单的通过招生考试来解决这一问题,并不能屈就于那些人的主观投机。

在和他的庞老大交流过这些事情之后,李宁迅速得出一个结论,唐老大对于他的判断是极其支持的这位经典的宋朝史大夫,拥有着追求平和的基本信仰,因此他没有因为朝野上下出现这种投机潮流而放松警惕,更是当即就选择上书皇帝,劝说他也遵循类似的标准。

天子御史的威力极大,年轻的皇帝甚至感到一些可怕。在受到老师的训斥之后,他果断地给李宁写信,表明自己绝没有去救那些人投机倒把的意思,反而鼓励他公正客观严格的进行学生选拔,而在汴京城这边,他更是亲力亲为的阻止了一些浪荡子弟去参加考试的想法,当然,李宁认为这种做法是有一些矫枉过正的,他反而希望那些无所事事的混蛋好歹去学点儿东西。

不过就算他将这个想法说给皇帝听,皇帝恐怕也无法重新动员起那些浪荡子弟了,因为之前书面院的报告里不曾提及的一些事情,如今已经被消息灵通的人士传播到了坊间的百姓耳中。

枢密院的官员究竟是如何确认了李宁功绩的正确,在之前一直没有细节上的描述,但是很快让人震惊,莫名的说法就流传了出来。

“京观!”

“啊!”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少女的野犬》《我有一本进化图鉴[御兽]》《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末日杂货铺[经营]》《大明:嘉靖修仙啦》《在反派出生前(快穿)》《我在妖武乱世,武道成神

著作佐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无限小说网wuxianxiaoshuo.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亮剑:团长你给我留点

亮剑:团长你给我留点

浮云里的风
李晋重生亮剑世界,成为新一团的一名小排长,并获得了战备系统,只要打鬼子,就可以获得贡献点兑换武器和粮食。面对如此诱惑,他果断带着手下去打鬼子,武器换了一批又一批,当李云龙知道后,直接跑过来打劫。“团长
历史 连载 496万字
湛二姑娘的幸福生活

湛二姑娘的幸福生活

温一言
湛二姑娘出身于一般官宦之家,但是耐不住有个当娘娘的姐姐,一家自此得道升天举家扎根在了大周帝都。好在爹娘给力,哥哥也厉害,家族地位稳步上升!她自己更是凭着细致体贴,聪慧能干俘获了一个天之骄子的心,让他认定了非她不可!祁王给我做个荷包。湛允好!祁王给我做件袍子。湛允好!祁王给我做盘点心。湛允好!祁王给我生个孩子。湛允你确定只要一个???这就是一个美貌姑娘凭着生活智慧赢取幸福生活的故事!本文甜宠文属性,
历史 连载 31万字
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

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

不吃葱花
19世纪末,华工在美沦落为三等人。民间对华工的歧视与冲突越演越烈,袭击也逐渐增多。在旧金山的唐人街,大烟馆、赌档林立,堂口、会馆,鱼龙混杂。直到这一天,陈正威从船上下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喜欢这里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我跨过半个世界来这里,可不是为了来挖矿的。”
历史 连载 178万字
承汉

承汉

会翻书的笔
当群雄落幕之时,谁来传承强汉之风!207年冬,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卧龙岗。一樵夫突然冲出,众人误以为刺客。自此,匡扶汉室的大业中,梁甫成为那颗闪亮的新星。又名:《那天我和孔明一起出的山》、《开局刺杀刘备》
历史 连载 24万字
大将

大将

红色十月
他来自当今,却回到了过去,他十八岁参军开始了他戎马一生,他从普通战士成长为共和国上将,从远征域外到横马东南亚。他“故土未复,军人之耻”为激励他一生的动力,他要亲手打造自己心中的山河,马蹋之处皆为国土。
历史 连载 519万字
绍宋

绍宋

榴弹怕水
绍者,一曰继;二曰导。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旋即,皇九子赵构在万众期待中于商丘登基,继承宋统,改元建炎。然而,三个月内,李纲罢相,陈东被杀,岳...
历史 连载 41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