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英宗三子白王傅,远洋红利望海楼
第791章
英宗三子白王傅,远洋红利望海楼
永寿五年正月十五
忻州,临忻城
临忻古属琅琊郡,包括如今的忻州,海州,密州南部,泗州北部,徐州一小部分。
东晋琅琊国就在此地。
英宗李象让国后,将自己的三个子嗣分封在临忻附近。
长子李玭封为琅琊王,王府在海州朐山城。
次子李璥封为鲁阳王,王府位于兖州鲁城。
三子李琩封为临忻王,王府位于忻州临忻城。
依靠着远洋商会与五家巨型造船厂,白氏成为大唐对外贸易中攫利最大的家族,成为大唐北部外贸的巨无霸。
他父亲白遐更惨,年近七十岁,才接手家族的一切,可以预料,没过多久,白颖就需要准备继承家主之位了。
不过三五年时间,临忻范围内,通过朝廷科举的士子增加了一倍。
为了保护三子的性命,李象与白遐约定,以白遐三子白颖、白述、白顾分别为三王主薄或者文学等王府属官。
李琩虽为英宗之子,但其余两位哥哥不同,自幼好学聪颖,在经过白颖的教导后,学问更是一日千里。
因此白颖才能在海州,兼顾家族利益的情况下,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教书育人、振兴文脉。
更加难能可贵的,受到恩师白颖的影响,李琩并不拘泥于书本,对于世事也有自己的一番参悟。
而掌控这一切的中心,就是东海。
如今大唐在前几代人的励精图治下,盛世初露峥嵘,家族也在仕途上编织起了官场的大网。
同时,白氏掌控下的远洋商会四大分部之一,东远商号也设在此处。
望海楼不仅可以眺望潮起潮落,清晨欣赏日升海平,还可遥望远处络绎不绝的帆船。
让海州的赋税一年内增长三成。
人毕竟不是器械,虽然有家族传承,但每代白氏家主必定会有自己的想法,故而不是所有家主都喜爱官场生活。
只是大多时候,累于家族兴衰,近半数家主都走上了仕途、战场之路。
甚至有山东地区士子,不远千里,前来拜山。
此楼通过巨大的外贸商税为基础,夹杂富商、豪族捐款,再加上琅琊王府、鲁阳王府、临忻王府出资,历时三年,终于修建完成。
甚至为了方便教导,白颖于海州与忻州交界的羽山之上,创办琅琊书院,自任山长,邀请名师好友前来任教。
【四海巨型造船厂:辽东造船厂(安东平壤)、东莱造船厂(登州蓬莱)、胶东造船厂(莱州崂山)、琅琊造船厂(海州东海)、泉州造船厂(泉州晋江)】
【远洋商会四大分部:辽远商号(平壤)、津远商号(武清)、渤海商号(东莱)、东远商号(东海)】
只有极少数家主可以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是就留在朐山,一面接受家族派来的专员,逐步插手家族管理。
特别是在白颖担任海州刺史的任上,极力发展东海的商业,不仅在东海开设阜市,还上书朝廷,在东海设通海司,攫取商税。
由于上代家主超长待机,九十三岁才驾鹤西去,这使得白颖五十岁才坐上少主之位。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无限小说网【wuxianxiaoshuo.com】第一时间更新《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